拉美“粉色浪潮”的新巅峰

导读10月30日,卢拉(前中)在圣保罗参加庆祝活动向长河(国际问题学者)10月30日,巴西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结束。劳工党候选人、前总统卢拉以微...

10月30日,卢拉(前中)在圣保罗参加庆祝活动

向长河(国际问题学者)

10月30日,巴西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结束。劳工党候选人、前总统卢拉以微弱优势险胜自由党候选人、现任总统博索纳罗,当选下一任总统。按照日程,卢拉将于2023年1月1日宣誓就职。

代表左翼势力的卢拉胜选,意味着巴西新政府将在经济和社会政策上向中下阶层倾斜。更重要的是,卢拉的胜利,意味着巴西、智利、哥伦比亚、墨西哥和阿根廷等拉美地区五大主要经济体首次均掌握在左翼力量手中,占拉美地区80%的人口将由左翼领导人统治。从地缘政治格局来看,“粉色浪潮”席卷拉美,是该地区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

许多国际问题专家认为,从逻辑上来说,卢拉将成为该地区左翼阵营的“带头大哥”。西班牙《世界报》网站日前发表《拉美“大祖国”的左翼新轴心》的文章,称几乎所有拉美左翼领导人都赞同一种解读:他们为拉美地区和“大祖国”概念的未来又赢得了一座“灯塔”。

拉美“大祖国”概念包括南美洲的七个国家(巴西、委内瑞拉、阿根廷、哥伦比亚、智利、秘鲁和玻利维亚)、北方的“巨人”墨西哥,以及中美洲的洪都拉斯和尼加拉瓜,当然还有加勒比地区的“榜样”古巴。这是前所未有的局面,即使是在有乌戈·查韦斯、内斯托尔·基什内尔和卢拉当政的鼎盛时期也不曾有过如此强大的左翼阵营。

1999年,随着查韦斯当选委内瑞拉总统,拉美开始掀起一波“向左走”浪潮。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巴西、阿根廷、乌拉圭、玻利维亚、尼加拉瓜、厄瓜多尔、萨尔瓦多和巴拉圭的左翼政党连续赢得选举。一批左翼政权通过民主选举上台,这是拉丁美洲历史上第一次。美国一直视拉美为“自家后院”,对这一左翼浪潮的反应是经济制裁、煽动政变和混合战争。美国的新一轮干预,给拉美一些左翼政权和政党带来挫折。受全球金融危机拖累,拉美国家经济不景气,左翼浪潮在2010年代一度式微。

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不过十年多光阴,拉丁美洲又掀起第二波左翼治理浪潮。这股浪潮从2018年洛佩斯·奥夫拉多尔当选墨西哥总统开始。接着,2019年左派人民阵线在阿根廷赢得选举;2020年争取社会主义运动党在玻利维亚重新掌权,新任总统路易斯·阿尔塞曾担任莫拉莱斯政府的经济部长;2021年佩德罗·卡斯蒂略和加夫列尔·博里奇分别在秘鲁和智利的总统选举中获胜,左翼政党候选人希奥玛拉·卡斯特罗当选洪都拉斯总统。而今,卢拉在拉美最大的经济体上演“王者归来”,注定成为这一波浪潮的巅峰。

不过,卢拉当选并没有几个月前舆论和调查机构预估的那样轻松,而是走钢丝般的险胜。卢拉得票率为50.9%,博索纳罗为49.1%——不到两个百分点的差距创下巴西大选第二轮投票的史上最接近纪录。巴西媒体和政治观察家普遍认为,博索纳罗任上积累了不少治理问题,而卢拉的竞选主张切中时弊,响应中下层百姓的呼声,这是卢拉最终胜选的重要原因。

自2019年1月上台执政以来,有“巴西特朗普”之称的博索纳罗在较长一段时期内政绩乏善可陈。巴西新冠疫情一度失控,死亡病例数高居全球第二;2021年通胀率达10.06%,创造6年来最高年增幅;2020年平均失业率达13.5%,为2012年以来最高;社会治安状况不断恶化,大选年暴力事件频发。上述问题在巴西社会积累了不少不满情绪,客观上有利于站在政府对立面的左翼阵营。卢拉有丰富的从政经历和国家治理经验,上一任政绩斐然,此次在竞选纲领中“对症下药”,赢得了巴西社会特别是中下层民众广泛认可,中下阶层成为卢拉赢得大选的基本盘。

不过,无论是卢拉也好,其他左翼领导人也罢,执政面临的挑战不比竞选轻松。

首先是经济问题。拉美左翼面临的经济挑战显然是巨大的,这也是民众将权力赋予左派的期望之所在。假如左翼搞不好经济,民生问题得不到改善,这波“粉色浪潮”终将不会持久。今年以来,在美联储连续激进加息、乌克兰危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维持高位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拉美主要经济体输入性通胀日益严重。外界担心,拉美地区可能正经历上世纪80年代“失去的十年”后最严重的通胀,这将严重拖累经济与民生。

二是社会治理痼疾与社会分裂鸿沟加大。社会和种族不平等、妇女和儿童权益、安全与暴力问题、贩毒与灰色经济,这是拉美各国面临的痼疾沉疴,而且随着经济不景气有恶化的趋势。巴西本次总统选举得票率几乎“对半开”,暴露出近年来巴西的政治极化和民意分裂。

卢拉等左翼政府大都秉持向中下阶层倾斜的政策取向,注重保障人民温饱、健康、教育和就业权利,重视社会公共事务,致力于缩小社会贫富差距,推进社会平等化。问题是,若没有财力支持,这些“平等主义”措施终将成为无源之水。

摄影/新华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