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南融合展新颜-一个新型城镇化的实践观察

导读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1月7日讯(记者郝天娇 王双双)汉南,长江从此流入武汉,“观江地铁”16号线呼啸而过,护送远郊的市民们往返中心城...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1月7日讯(记者郝天娇 王双双)汉南,长江从此流入武汉,“观江地铁”16号线呼啸而过,护送远郊的市民们往返中心城区。

行走在汉南纱帽大道上,两旁林立的厂房让人目不暇接,工厂内数万台机器运转不停,一辆辆“下一代汽车”从这里被销售到全国各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

2013年12月,武汉经开区跨区域、整建制托管汉南区,依托体制、产业、城市、民生、生态“五个一体化”,实践出一条功能区整体托管行政区“区区融合”发展新路径。

再造一个崭新的经开区,“定军山”、“强沌口”,更要“兴汉南”。截至去年底,武汉经开区在汉南片区高标准建成11个还建社区、2.1万套还建房,汉南城镇化率达到86.3%,提升了近22个百分点,汉南城市面貌翻天覆地。

汉南河湖纵横,土壤肥沃,景色秀丽,宜居宜业。长江日报记者陈卓摄

汉南,昔日落后的城郊农村变身产业热土,面貌焕然一新。长江日报记者陈卓摄

(一)

从“村里人”到“新城镇人”

地铁16号线通到家门口

10月25日,武汉经开区纱帽大道,轨道交通16号线二期工程施工现场一派繁忙。

高架轨道上列车正在线上调试,高架桥下围挡拆除,露出崭新的双向6车道路面。数台摊铺机和压路机同步作业,验电器发出阵阵“蜂鸣”声。

16号线二期南延至通航产业园,有望今年年底正式开通。

在现场巡查的“90后”小伙全威,是土生土长的汉南人,毕业后一直在“家门口”工作。他与表兄弟全宇都在中铁大桥局第七工程有限公司上班,他们的工作是“让16号线通到家门口。”

作为一名现场技术员,全威每天都要到工地对工人进行技术指导,保证工人的安全。早上7时到场,晚上夜巡到10时回家。而全宇是公司工程部部长,从项目中标开始,就负责全流程的协调工作。

“16号线二期是武汉地铁集团首条当年开工、当年开通的线路。我们在家乡成长,现在长大了,有能力建设家乡,看着家乡在自己的努力下变得越来越好,是一种奇妙的体验。”全宇说。

回忆起高中时代,全宇说:“家门口遍地泥泞道路,坑坑洼洼的,骑自行车上学特别费劲,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现在汉南的路跟城市里基本没什么区别,都铺上了沥青,平坦、宽敞。”

16号线的开通,让汉南跟中心城区拉近时空距离。全宇说:“我爸妈每周都会搭公交去经开永旺玩,半小时就到了。”

路越修越多,也带来了一些“甜蜜的烦恼”。全宇笑着表示:“以前去通航产业园是一条大路开到底,现在纵横的道路越来越多,小区也越来越多,本地人找目的地也得用导航。”

建设家乡,口袋也鼓了。全宇说,考虑到爸妈年纪大了爬步梯房不方便,16号线开建之初,就在武汉华发中城峰景湾给父母买了一套房,“现在楼上楼下都住着父老乡亲,一出门就有地铁和公交,我们汉南人从‘村里人’晋升为新城镇人了”。

轨道交通16号线二期有望今年年底正式开通。通讯员李岿 摄

(二)

从“有什么要什么”到“缺什么找什么”

纱帽大道有望成为千亿新能源汽车产业大道

16号线将大批工人从武汉各区“输送”进汉南园区。

“交通方便了,园区更能留住人。”武汉经开区智能网联和电动汽车产业园党工委副书记唐传勇说。

纱帽大道沿线,一批新能源汽车、通用航空、高端制造、人工智能、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高科技企业,其中包括吉利路特斯、小鹏汽车、中创新航、中国特飞所无人运输机产业基地等“百亿”工业项目“扎堆”聚集。纱帽大道有望成为又一条千亿大道。

此前,武汉经开区原有的八大产业园区,更名、重组为七大产业园区。其中,四大园区的主要区域均在汉南。

智能网联和电动汽车产业园前身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今年园区更名时,武汉经开区主要负责人强调:“不是简简单单的改个名字、换块牌子,而是武汉经开区贯彻落实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武汉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聚焦布局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新生态,着眼长远发展作出的战略安排。”

“做了这么多年的招商引资工作,最大的变化是从‘有什么要什么’,变成了‘缺什么找什么’。”唐传勇说,现在园区针对目前汽车产业链上的薄弱环节,主动邀请心仪企业过来‘补链’,武汉爱机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就是我们主动邀请到的。”

上个月,武汉爱机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入驻该园区。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武汉经开区汽车产业集聚度高,造车‘新实力’和‘新势力’在这里汇聚,我们落户在这里就近配套,市场潜力巨大。”

“近两年,招商引资的力度越来越大,有意向的企业也越来越多。以前入驻的企业以二级、三级的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为主,现在一级供应商逐渐增加,整车厂也来了。”唐传勇介绍,截至目前,该园区共有企业760家,其中工业企业495家。

“武汉经开区对汉南片区发展十分重视。”唐传勇说:“规划局、招商局、住建局等区级机关派来不少专业人士‘加盟’园区。有了专业人士的加持,招商更加顺利。”

机制“活”了,汉南坐上发展快速列车。

智能网联和电动汽车产业园里共有企业760家,其中工业企业495家。通讯员李岿 摄

(三)

“黑水河”变清澈了

马影河恢复了当初的清澈灵动

马影河,汉南最大的天然河流。波光粼粼的水面上,不时有豆雁和小天鹅等鸟群轻盈掠过,夕阳中,鸟群的掠影留下一抹橙色。河畔,绿道上不时有老人挽手走过,草地上,有年轻人坐在帐篷里欢声笑语。

“你们一定想不到这里以前是什么样子。”望向清澈的湖面,武汉经开区东荆街太白湖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熊六洲回忆起当初。

熊六洲是汉南本地人,在这里生活了五十多年。他说,以前,汉南发展农业“菜篮子”计划,马影河周边养殖猪、鸭、鸡的大小农场有20多家,家畜粪便、工业废水等污水全排进了河里,河水变成“黑水”。

岸边的居民没有了干净的饮用水,只能搬走,留下来的人想喝水,就只能用“麻木车”载着空水桶去很远的地方运回来。“全区人民都心疼母亲河,却只能干着急。”

党的二十大提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这与武汉经开区10年前探索的现代化新城发展思路不谋而合。

武汉经开区托管汉南区后,快马加鞭开启了河水整治工程,用整整5年的时间,投入138亿元,将全区包含马影河在内的26个重点湖泊和河流纳入“四水共治”,构建全域生态水网,实现全区市级保护湖泊全部消除劣Ⅴ类水体。

种上绿树,铺上绿道,多项综合治理工程完成后,马影河水质达地表水Ⅳ类标准,满足功能用水需求。这条母亲河恢复了当初的灵动清澈。

如今的马影河畔,已连续多年举办超千人规模的徒步大会。骑行、跑步、泛舟、垂钓、露营.....居民乐于来此放松身心。

“鲫鱼、鲤鱼、大白刁……水里都有,我也钓上来过几条。钓鱼嘛,只当放松消遣。”郭大伯看到岸边垂钓的人不少,也讨教了几招,最近每天都要过来钓鱼,他的爱人在一旁坐着沐浴阳光,笑着说:“我们老年人也要享受城市的慢生活。”

市民在马影河进行皮划艇比赛。长江日报记者陈卓摄

夕阳下,小孩在马影河畔放风筝。长江日报记者陈卓摄

“武汉开发区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全省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汉南区毗邻武汉开发区,是武汉市的农业大区。两区的一体化发展,具有必然性。经过两年多的磨合运转,两区一体化发展成效显著。”早在6年前,湖北省社科院长江所副所长赵霞将“经开汉南”合并的实践当成样本,写进“国家级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的‘沌口样本’学术论文中。

湖北经济学院经济与环境资源学院院长付宏这样评价汉南:“汉南区10年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急功近利的,而是在以汽车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发展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对居住、消费、教育、交通等各方面需求,通过产业吸引人力资源的聚集,提高居民收入,政府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不断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实现路径的有益探索。”

沥青混凝土铺就的宽畅大马路上车来车往,碧水蓝天的马影河畔游人如织,工厂内一台台机械手臂上下翻飞,汽车零部件在此地一应俱全。

汉南,昔日偏僻、产业落后的远城区,经过与武汉经开区的“区区融合”,变为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新型城镇化之路,正在武汉之南共同探索。

【编辑:肖翩】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