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兴一开口,他们就急了

导读#头条创作挑战赛#“要记得自己是炎黄子孙。”10月15日,在海拔2000公尺的云顶高原,演唱会场馆内的人群,如山似海。看到底下的歌迷中,有不...

#头条创作挑战赛#


“要记得自己是炎黄子孙。”

10月15日,在海拔2000公尺的云顶高原,演唱会场馆内的人群,如山似海。


看到底下的歌迷中,有不少华人面孔。


站在台上的年轻人,深吸口气,道出了开头的那句话。


这是发生在张艺兴「大航海II·未至之境」巡回演唱会马来西亚首站的一幕。



这次海外演出,他筹备已久。


演唱会上。


一首《炎黄子孙》炸裂开场,他唱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进程,向全世界宣告“太阳亮在东方”——



一段「霸王别姬」的京剧起首,他吹响手中的葫芦丝,以悠扬绵长的曲调结束《玉》的表演——


《玉》的歌名取自中国典故“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一场跨越2200年的隔世相见,他以《莲》再现霸王一问“虞兮虞兮奈若何!”——



一幕红绸烈火,一身腾龙东方。


粉丝们说,张艺兴让「中国风」响彻在了异国云顶。


有人为他感到骄傲...



也有人直言张艺兴这是把文化输出玩明白了...



但很快,评论区就被一盆冷水当头泼下——



一石激起千层浪。


在互联网上,一场火药味极浓的骂战悄然开启。


其实双方争议的核心并不复杂,即张艺兴海外唱响「中国风」,究竟是——


文化输出or出门丢人?


今天,我们不妨就来辩驳一二。


当然,也是时候借此契机,讲讲咱中国人自己的文化了。



“我一定要带领华语音乐走向世界。”


在诸多场合,张艺兴不止一次说过这句话。



而纵观华语乐坛。


上一个喜欢把「中国风」挂在嘴边碎碎念的人。


周杰伦



他曾说过,自己的每一张专辑,都要有一首「中国风」的歌曲。


2000年的《娘子》,是周杰伦对中国风的初次尝试。


尽管就当时来说,这已经是极为显著的提升。


但西方R&B的旋律,终究还是无法与我们仿古式歌曲歌词所规定的旋律,彻底相符合。


三年摸索。


周杰伦终于找到了解法。


他发现——


中华传统五声阶的转音方法,竟与西方的R&B旋律有着难以置信的相似度。


由此,原来R&B的设计风格被完美替代。


一首原形取自古琵琶曲的中国风歌曲,得以现世。


正是在《东风破》这首歌中,周杰伦选用中国古代律动的传统式五声阶,辅以琵琶和二胡等中国传统乐器的应用,为之后的「周氏中国风」打下了基调。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周杰伦对中国古代音律的潜心挖掘。

张艺兴,同样如此。


试问,谁能听出来《莲》到底用了哪样中国传统乐器?


古筝?抑或琵琶?


听闻《莲》的MV在YouTube上走红时,曾有外国博主好奇猜测,歌中铺垫的乐器,是不是日本筝?


如此猜测,甚是可笑,但更可气。

可笑的是,日本何时有过筝?


可气的却是,谁又乐意自己的民族乐器被拿去与别国沾边?


中国龙元素在《莲》的MV中无处不在


但气过之后,更多则是悲哀。


悲哀就连那个看不懂中文的外国人,都会在视频里刨根问底搞明白——


负责《莲/Lit》主歌和Hook和声演奏的,分别是琵琶尺八二者,皆是中国的传统乐器


歌中的磅礴气势,则是由中国大鼓梆子组合之后,加上“嗬”等各种喊杀的人声采样打造而成。


此外,在《莲》这张专辑的编曲上,张艺兴颇具实验性地将京剧葫芦丝二胡等中国传统乐器,与现代化合成器相碰撞。


老实说,这是需要胆魄的。

或许还是会有人说,这又算哪门子的文化输出?


「文化输出」,从来就不是一句高高在上的空谈,而是着眼于细微末节的层层晕染。

至少,在他的海外演唱会上,会有三两粉丝特意相约穿着汉服来看——



至少,他的作品还出现在国内外的大学课堂,被老师拿去当作教材案例讲给学生们听——


纽约大学课堂上

张艺兴的《莲》被教授列为亚洲文化反向欧美输出的教案


至少,张艺兴还有一颗想要把中国文化带向世界的初心。


「让华语音乐走向世界」


并不丢人。


丢人的是,当我们自己的文化日渐式微,却无一人为之发声。



记得在一次颁奖典礼上。


作为华流扛鼎之人的周董,被拍到罕见黑脸。


只因凭借一首《Wait Wait Wait》,当红偶像蔡徐坤斩获了那晚的华语金曲奖。


一个华语乐坛的音乐奖项,却颁给了一首英文歌。


不免贻笑大方。



但在那个哈韩哈日极为严重的年代,这样的笑料,又岂会少了去?


否则,周董也不会在那句经典的口头禅前,再加一句——


「不要让韩流越来越嚣张。」


流行文化的暗自较劲儿,向来都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役。


但似乎我们,已经输了太多。


想以前。


我们有根据敦煌壁画《鹿王本生》故事改编的《九色鹿》——



我们有为顾一城百姓安危,不惜悲愤自刎的《哪吒闹海》——



我们还有原型取自画家齐白石水墨名作《蛙声十里出山泉》的《小蝌蚪找妈妈》——



再看如今。


我们不惜花钱,也要去捡别人玩剩下的东西。


作为韩国2011上半年最卖座的电影,原版《阳光姐妹淘》口碑逆天,然而国内买来版权翻拍后,评分却直接砍半...



我泱泱华夏,何以至此?


然而更令人心碎的,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文化结晶,却正在被别人拿去肆无忌惮的挪用。


今年7月,有网友发现。


在迪奥官网上,一条标价29000元的半身裙,抄袭了中国的马面裙。



图中,可以明显看到中国马面裙才有的两片式、褶裥设计。


但迪奥官方却在产品说明一栏中赫然写着,这是“采用标志性的Dior廓形”。


根据史料记载,马面裙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尤至明清时期最为流行,如下面这幅《明宪宗元宵行乐图》,画中的女子,便都身穿马面裙——



在铁证如山下。


这不是文化挪用是什么?


可面对中国网友的滔天舆论,迪奥并未回应,只是悄然下架了这款裙子。


而在外国网站上,这款裙子则仍然在售。


试想,作为影响力极大的国际品牌,如果迪奥向世人宣称这是属于自家的“原创”设计,那么,对于根本不熟悉中国文化的人来说,我们的马面裙岂不是沦为了“抄袭”的一方?


想想就滑天下之大稽。


可谁能想到,前后不足一个月,迪奥就又因为“抄袭”被冲上了热搜。


这次,换成了中国的花鸟图



有网友发现,在迪奥官网一系列飞行员夹克、长裤、手提包、连衣裙等产品上,都出现了明代陆治创作的《花鸟图》中的图案。


而迪奥,继续厚颜无耻的给出了它的说明,声称是——


标志性的Jardin d'Hiver(冬日花园)图案。



这接二连三地龌蹉举止,也激怒了中国的留学生们。


他们自发跑到法国巴黎的迪奥旗舰店门口,手举着“停止文化挪用”等标语抗议示威。


而在美国加州、英国伦敦等地,中国的留学生们同样也举行了抵制迪奥文化挪用的游行或宣讲活动。


留学生在商店门前手举“停止文化挪用”等标语

抵制迪奥


可我们却都忽视了一个地方——


韩国。


迪奥抄袭中国马面裙的秀,是在韩国首发;


抄袭马面裙的那条裙子,是在迪奥首尔专卖店里卖的。



说来实在好笑。


我们中国自己的文化,却被别人拿去随意挪用,甚至被标榜为融合了“韩国文化”,更是对外卖着几万几十万的高昂售价。


可讽刺的是,你知道韩国已经成功申遗了哪些和中国有关的文化吗?

燃灯会(对标中国放河灯和元宵节)、端午祭(对标中国端午节)、东医宝鉴(对标中医)、拔河、儒学书院、丹青、暖炕、泡菜、海印寺、摔跤、猎鹰、麻织、灵山斋、宫廷礼乐...


甚至其中还包括活字印刷术。


写到这里,不忍再一一赘述下去了。


只因每多写一个,心就更痛一分。


可究竟要多么惨痛?

才足以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真正重视起自己的文化来?


不重视,是因为漠不关心。

记得去年初,李子柒和往常一样,发布了一条视频。


视频里,正值腊月,李子柒为大家详细展示了几种腌制泡菜的方法。



闲适的乡下生活,众人看得皆是赏心悦目。


不想,在油管上,这条视频的评论区却变了味道,有许多韩国人跑来留言——



甚至到后来,更是直接演变成了对李子柒本人的网暴——



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说过:


“一个民族的自卑和自大,都源于对本民族历史文化的无知。”


但凡这些韩国人有了解过丁点。


都不难知晓,在北魏农学家贾思勰编著的《齐民要术》中,就首次讲述了泡菜制作的方法。


而距离李子柒家乡绵阳市不远的四川眉山市,正是备受赞誉的“中国泡菜之乡”


早在1500多年前

眉山就已经有了制作泡菜的文字记载


可倘若你我扪心自问,其中根源,又有几人知?


要说中国人从来不缺历史教育。


但当神经被麻痹得太久,或许沉默就登堂入室。


中国人的文脉传承,真的该重视起来了。

而在此之前,首先应当停止的,是某些国人的「酸鸡」心态。

犹记得,在第一个中国人拿到诺贝尓文学奖以前,不乏有人大肆哀嚎中国文坛已死,而莫言得奖后,他们却又立马调转口风,跟风抨击莫言的作品是在故意“丑化”中国人...


甚至,还搞出了集体怒喷莫言作品《白鹿原》(实为陈忠实作品)的滑稽闹剧。


中国人的文化胸怀,绝不该如此狭隘。

再者说,一个没有任何中文基础的外国人,只凭翻译,当真能够体会何谓“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而中国人骨子里的文化自信,更不需要别人给。

1949年,北京。


作为一名音乐工作者的王莘,参加了当时天安门广场上的开国大典。


那时,他看到人们在广场上庆祝,便想:


如果有一首歌,能让中华儿女激昂传唱、表达对新中国的热爱该多好!


但此后一年时间里,他创作了许多首歌曲,却都不甚满意。


直到1950年9月的一天,刚从北京购置了一批乐器的王莘,在返程途中,再次从天安门广场前经过,恰好看见了这样一幕——


鲜艳的五星红旗,迎着秋风被吹得唰啦唰啦作响;


旗下,少先队员们敲着军鼓、唱着歌,正在排练队列...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不一会儿,这几句后来家喻户晓的歌词,就和着曲调被王莘一同哼了出来。



按耐不住心中激越的王莘,随手匆忙取来一张烟盒纸,就在上面写下了这日后的传世之作。


但《歌唱祖国》的发表,并不顺利。


由于当时流行五声音阶歌曲,一封写着“暂不刊用”的退稿信,与这首《歌唱祖国》一起被报社退了回来。


暂时不能发,那就先唱给群众们听。

在天津市耀华中学,《歌唱祖国》完成了首演。


后来,《歌唱祖国》的首位钢琴演奏者靳凯华回忆说:


“演完之后,学生、老师们嗡的一下全都站起来了,有节奏地给我们热烈鼓掌,大家都特别激动。”


很快,学校、工厂、码头,几乎人人都会哼唱这首歌。


终于,在1951年9月正式发表的《歌唱祖国》,等到了响彻大江南北的那一天。


谱写出“第二国歌”的王老

2007年病逝于天津,享年89岁


而在今年年初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


各国运动员从冰雪五环下走过,背景音乐都有所不同。


当中国代表团最后一个在鸟巢入场,伴着满目中国红一起登场响起的,正是那首激昂奋进的《歌唱祖国》。


直播里,「全体起立」的弹幕不停刷屏。



什么才是好的文艺作品?


什么才是值得传承的优秀文化?


这,便是了。


而一代人,总有一代人的长征。


青年强,则国家强。


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



文化兴盛,不是嘴上说说便罢了。


我们为何要讲霸王别姬?

我们缘何要说君子如玉?

又何故要把京剧国粹带上海外舞台?


只因,这即是开始。

就在前几天。


正好也刷到这么一个视频——


回家路上。


一个小女孩突然跟爸妈开口说:


“好想去美国玩啊”。


正在开车的爸爸听后也没太在意。


妈妈只应和说等有时间,一家人之后再去见识一下。


不料,孩子接下来的一句话,却让夫妻二人瞬间都乐得合不拢嘴。


只听女儿一本正经地说道:


“想给美国人见识下,我们中国的大班早操。”

我想,这便是这代人的长征罢。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