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灭霸”?收购推特之后,马斯克计划裁员50%

导读据相关消息,继美国时间2022年10月27日收购推特之后,马斯克计划裁撤约3700个岗位以降低劳动力成本,这一数字高达推特员工总数的一半;此外...

据相关消息,继美国时间2022年10月27日收购推特之后,马斯克计划裁撤约3700个岗位以降低劳动力成本,这一数字高达推特员工总数的一半;此外,马斯克还打算取消公司现行的远程办公政策,要求剩余的员工必须要前往公司现场工作。

这一消息在国内外都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对于上述新闻,国内的网友直呼:“马斯克的顾问团队是哪个国家的?”“马斯克吸取了中国智慧!”“美国人民也卷起来了!”

甚至有网友把马斯克戏称为“灭霸”:“50%?马斯克想当灭霸是吧!”(灭霸,英文名Thanos,是美国漫威漫画旗下超级反派,其实力极其强大;根据相关设定,他打一个响指就能消灭一半的人类,这便是该戏称的由来)

实际上,在几天前,马斯克将在推特进行大裁员和其他大变革的消息就已经满天飞了,为了防止被裁员,推特员工甚至不惜每天狂干12个小时、每周工作7天,直接超越了“996”而达到“997”(可见合集中的另一篇文章)。目前看来,马斯克的裁员及相关政策极有可能变为现实。

然而,真正深刻的问题在于:裁员究竟能够解决危机、达成目的吗?这也是笔者真正想要稍加探讨的。

显而易见的是,裁员这一举动(其冠冕堂皇的说辞则是所谓的“内部人员优化”)的直接目的就是降低劳动力成本——所雇佣的人少了,工资就会开得少,从而把节省下来的开支用到其他地方。

那么,下一个问题就接踵而来——“节省下来的开支”究竟要用到何处?是更多地投在本公司的固定资本上(例如各种建筑物和机器),还是干脆投到其他产业上去?

即使上述设想能够实现,就一定能够获得相应的收益吗?答案当然是不能。众所周知,有一定的投入但不一定有相应的回报,甚至会出现亏损,因为真正起支配作用的是自由市场或所谓“看不见的手”,种种变革到底能不能够缓解现存的危机,完全要看那只“手”的心情,而不被任何个人所控制。

此外,随着新自由主义的泛滥,美国的产业结构已经严重失衡,资本脱实向虚,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受到冲击,出现了“去工业化”的现象;而像推特这种属于第三产业的互联网公司,其基础其实仍然是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因为互联网公司只能起到服务的作用,如果服务的对象都遭受了普遍的危机,服务业本身当然也会随之失去意义。这才是问题的根本之所在。

当然,面临现存的危机,比起听之任之,做点什么当然还是相当靠谱一点。马斯克的政策究竟有没有效果,还要让历史来检验。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