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盛会中,有哪些“新民元素”的“展品”亮相进博会新闻中心?

导读东海之滨,黄浦江畔,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如约而至。作为上海本地媒体,新民晚报再赴进博之约。除了用好全媒体手段报道第五届进博会,...

东海之滨,黄浦江畔,

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如约而至。


作为上海本地媒体,

新民晚报再赴进博之约。

除了用好全媒体手段

报道第五届进博会,

传递进博消息,

说好进博故事,

许多带有“新民元素”的“展品”

更是亮相进博会新闻中心,

利用这次机会带大家了解走进。


老外讲故事

看中国发展的故事


一走进进博会新闻中心二楼,可以看到展示区域内许多记者正在驻足翻阅宣传画册,其中有一本电子宣传册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它就是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中共上海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新民晚报社联合出品的《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百集融媒体产品。


看着电子宣传册内一个个滔滔不绝的海外员工,端详中国企业出海全球后取得的瞩目成就,记者同行们纷纷驻足,就连一边为大家服务的志愿者也不由得点赞。


“一大早许多记者老师都在这里翻阅各类宣传册,我也一起看了一下,发现中国企业原来已经去到了那么多国家,取得了那么多的成就,比如第一期所说的以色列港口,没想到上港集团在它的建设和运营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交通大学医学院大三学生翁若愚告诉记者,看了这些内容以后,她也能够更加好地为各路记者提供引导和讲解,将中国开放发展的内容说给更多人听。


据了解,《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中的100名海外员工来自全球六大洲的40多个国家,他们所属的中国企业在海外深耕多年,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这100位不同国度的海外员工,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讲述自己在中国企业的见闻、与中国人交往的动人故事。


一体向未来

明信片不光有美景


“这明信片上的图片可太美了!”东方网记者王佳妮手捧新民晚报制作的“跨域一体向未来”明信片表示,这上面有江南水乡的美景,也有地标建筑的画面,如实地反映了伴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步伐,“每张明信片都是各自区域发展的真实写照,美景背后是摄影者对于当地的认可与自豪,完成采访工作后我想把这些明信片寄给后方同事,让他们也领略进博会上这道风景线。”


其实,这些明信片上的照片,都来由长三角示范区执委会、新民晚报社主办,青浦区政府、吴江区政府、嘉善县政府协办的“跨域一体向未来——2022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摄影大赛”。从小桥流水到炫酷科技,从老底子江南到新经济产业,一幅幅照片展现出示范区建设风貌、生态风光、人文风情。


用手里的镜头来说话,一帧帧精彩瞬间、一幕幕民生写真、一幅幅生态图景,获奖作品记录着示范区“三年大变样”的新气象,而定格成明信片带到进博会的舞台后,这份来自示范区的新气象如今获得了更多人的喜爱与推介。


非遗会客厅

当现代与传统相遇


众所周知,进博会上展品,总是最新、最高精尖、最时尚前沿的代名词;而我们上海的非遗,则是最传统、最有中国特色、最具文化底蕴的代名词。进博会的展品囊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非遗同样是脱胎于老百姓的日常。进博会的展品更新迭代,屹立于潮头;非遗代代相传,历久弥新。


展品与非遗,虽隔着时光的长河遥遥相望,但他们都是时间的馈赠,都凝聚着一代又一代“匠人”的心血。在新闻中心“非遗会客厅”内,新民晚报与上海市非遗保护中心联合推出的“非”凡展品报道正在屏幕上滚动播出,配合着现场工作人员的讲解,各方来宾通过视频深入了解上海本土的非遗与进博会上的展品。


上海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吴鹏宏告诉记者,利用好数字媒体的方式,在线上传播非遗文化与故事是一次非常好的尝试。“在进博会开幕前,我们和新民晚报联合推出了这个系列报道,在线上各个渠道传播着上海优秀的非遗文化,将非遗的美与历史带给更多人,这样的尝试获得了各方好评,如今在会客厅这个线下窗口,我们也做了展示,力求在进博会期间也将上海本土非遗持续推广。”


进博五周岁,

这边风景正好!

这是中国的舞台,

开放的窗口,

在这里,

新民晚报持续讲述

那些和上海发展有关的故事,

讲述中国开放“最强音”,

共享世界合唱“新乐章”。



新民晚报原创稿件

记者:董怡虹

视频制作:萧君玮

编辑:龚紫珺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