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慢阻肺高发季将至 葛兰素史克将在全国开展百余场科普讲座和义诊

导读近日,在第五届进口博览会上,葛兰素史克(GSK)成功举办“合力超越,畅享呼吸”主题活动,邀请到多位知名专家通过主题演讲、圆桌对话等形...

近日,在第五届进口博览会上,葛兰素史克(GSK)成功举办“合力超越,畅享呼吸”主题活动,邀请到多位知名专家通过主题演讲、圆桌对话等形式展开热烈讨论。活动总结了“幸福呼吸”项目实施五年来在推动国家慢阻肺分级诊疗政策落地实施取得的成果,展示了中国医学界针对慢阻肺防治可靠医学循证数十年如一日的研究与探索,分享了全国各层级医疗机构推广早诊早治的丰富经验,并借此契机启动了2022年葛兰素史克慢阻肺月疾病宣传活动,葛兰素史克将于秋冬慢阻肺高发季在全国近50个城市联合区域医联体医疗机构进行100多场科普讲座和义诊。

慢阻肺是一种高发于秋冬季和老年群体的常见慢性气道疾病,以咳嗽、咳痰、气喘为主要症状,早期症状隐匿且不具有特异性,因此常被忽视或与普通感冒相混。最新研究表明,40岁以上的人群慢阻肺患病率为13.7%,60岁以上的人群慢阻肺患病率达到27%以上,较2007年流调结果增加了67%。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深化,不断升高的慢阻肺患病率与低知晓率、低诊断率、低控制率对比愈加鲜明,漏诊率高达70%,防治形势十分严峻。《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级诊疗报告(2020年度)》显示,64%的公众对慢阻肺“完全不知道”,仅有不足3%的慢阻肺病患者知道自己患病。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孔灵芝女士表示:“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作为国家一级协会,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为健康教育行业发展搭建友好平台与环境。五年前,‘幸福呼吸’项目正式启动,与中国健康事业共繁荣。五年后,我们欢聚于第五届进博会,展示这些年来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这条路上的丰硕成果。截至2021年底,项目累计帮助超过151万基层百姓进行了慢阻肺问卷调查,为超过37万慢阻肺高危人群提供了肺功能检查。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临床诊察部主任杨汀教授指出:“按照我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推算,我们国家有接近一亿的慢阻肺患者,实际上真实数据可能更高,每5人里就有1人属于慢阻肺高危人群。慢阻肺所致的疾病负担严重,是与糖尿病、高血压等量齐观、亟需重视的重大慢性疾病。作为首诊发生地,基层也是慢阻肺管理的主战场,在慢阻肺高危人群筛查、定期随访、长期治疗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2017年以来,葛兰素史克支持的“幸福呼吸”项目全力促进慢阻肺分级诊疗在试点地区各级医疗单位的全面覆盖,将已经明确诊断慢阻肺的患者及筛查出的新的慢阻肺患者,录入在慢阻肺的长期管理系统中,并通过这一系统进行长期规范化管理。杨汀教授补充说:“‘幸福呼吸’项目、国债项目、慢阻肺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三大国家级项目相互呼应,形成合力,为“防诊控治康”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和机遇。”

深圳市人民医院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陈荣昌教授强调:“肺功能检测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也是早期诊断慢阻肺必做的项目。一方面我们呼吁有吸烟史或生物燃料暴露史,或有长期接触职业性粉尘者的高位人群及时进行肺功能检查、排查慢阻肺。另一方面,我们也在推广肺功能仪的普及并且开展对有仪器的基层医疗异构的人员培训,以免错失慢阻肺的早诊早治的良机。”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宋元林教授表示:“慢阻肺尚不能根治,每次加重都是对肺功能的不可逆损伤,死亡率也随之增加。我们经常鼓励患者和患者家属掌握急性加重的信号、储备轻型急性加重应对知识,防患于未然。 预防急性加重更需从稳定期长期规范管理入手,患者作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负责人应建立起长期规范化治疗的观念,与高血压、糖尿病一样长期坚持用药,真正减缓疾病进展、改善症状、减少发作频率。“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朱惠莉教授表示:“慢阻肺虽然尚不可治愈,但是可防可治的。生活中不乏轻型慢阻肺患者,一般已经出现咳嗽、咳痰的症状,甚至还有轻度的呼吸不畅,但肺功能还是正常的。如果不对这部分患者进行干预的话,他们可能就会慢慢发展成慢阻肺,继续发展下去还可能造成不可逆的肺功能损伤。“为进一步提升公众对于慢阻肺的疾病认知,多年来,朱惠莉教授和同仁们坚持在“世界慢阻肺日”开展义诊,帮助提高慢阻肺在广大人群中的认知度。

作为全球呼吸领域领先企业,葛兰素史克积极响应“健康中国2030”行动以及“十四五”规划,携手全社会包括政府、学界、机构等多方力量,多渠道、多层面、多方位努力提高公众对慢阻肺的认知度,此次活动举办的2022慢阻肺疾病宣传月启动仪式便是践行呼吸健康承诺的又一有力举措。世界卫生组织把每年11月第三周的周三定为“世界慢阻肺日“,为进一步加强公众对于疾病的理解,葛兰素史克将于秋冬慢阻肺高发季在全国近50个城市联合区域医联体医疗机构进行100多场科普讲座和义诊,计划覆盖10,000人,旨在帮助全国不同区域公众更好了解慢阻肺的危害、尽早识别急性加重、提升疾病管理能力,构建”畅享呼吸“美好未来。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编辑/李晓萌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