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辛苦苦抚养30年,养子与父母反目成仇:养育之恩抵不过9万块钱

导读#头条创作挑战赛#执笔为剑,写天写地写华年;落棋为子,点兵点将点江山。01古人言:“有人无养,断指可报;有生有养,断头可报;无生有养,...

#头条创作挑战赛#

执笔为剑,写天写地写华年;落棋为子,点兵点将点江山。

01

古人言:“有人无养,断指可报;有生有养,断头可报;无生有养,无以为报,不生而养,百世难报。”

一针见血地指出,倘若生育之恩深似海,那么养育之恩则大于天

然而人心难测,古有农夫与蛇、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警醒世人,今有种种“白眼狼”恩将仇报的故事轮番上演,一次又一次向世人展示着人性的背面。

在《寻情记》里,看到了个很让人唏嘘的真实事件,曲折且又离谱。

三十年前,有对农村夫妇,家里原本有个女儿,夫妇俩还想要个儿子,以便于儿女双全,但一直苦于没有机会。恰巧,同村有户人家,因为家境贫困无力抚养孩子,想要将幼子送养。

于是,这对一心想要个儿子的农村夫妇便完成了心愿,有了个儿子,乐得合不拢嘴。

夫妇姓王,为养子取名王浩,并对他的未来充满了无限期望和美好憧憬。

但这对夫妇不曾想到的是,辛辛苦苦养大的孩子,在长大以后会与他们反目成仇,搅得整个家庭不得安宁,甚至还要起诉他们,追究他们的责任。

不仅如此,还叫来了一众记者和节目组。

似乎,养子的内心有着无数委屈,不得不朝着镜头倾诉愁肠。

02

记者闻讯赶到时,养子王浩露宿在街边的一顶简陋帐篷内,说自己是被养父母赶出来的,无家可归,所以被迫流浪在街边。

他并不年幼,已然三十而立的年纪,且四肢健全,有着一身厨艺在手。

常人很难想象,一个四肢健全的中年男人,在离开了家门以后,竟会没有一丝一毫的生存能力,只能靠着住帐篷流浪度日。

但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对自己颇为曲折的命运的感慨。

据王浩所说,他从小乖巧,对养父母言听计从,但在25岁时意外得知自己并非亲生,而是领养的事实以后,养父母的态度就变了。

得知真相的这五年以来,养父母对他的压迫愈演愈烈,借着各种各样的理由欲将他赶出家门,甚至伙同村里的邻居街坊一起孤立他,以不实的传言诋毁他。

让他记得最清楚的就是,自己仅仅是在家里喝了一瓶牛奶,养父母便勃然大怒,叫喊着欲将他赶出家门。

而他则忍无可忍,在当地村里工作人员的见证下,彻底和养父母断绝了收养关系。

并且他还找到了疑似自己亲生父母的林家,想要通过亲子鉴定的方式,来确定自己到底是不是林家数年前送养出去的幼子。

倘若不是,王浩便要起诉自己的养父母。

不过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记者前往王家探访王浩的养父母时,却在养父母的口中得到了另外一套说辞,和养子王浩自己的描述截然不同。

养父称,夫妇俩常年在外打工,何来的机会去诬蔑自己辛辛苦苦养大的孩子,所谓的精神压迫就更是无稽之谈了,是王浩他自己在说谎。

养母则拿出手机,屏幕上是一条又一条王浩对她的辱骂信息,在养母看来,王浩自从成年以后,本事不见增长,脾气却日益增长,更是对她有着莫名的强大敌意。

有时,夫妇俩仅仅是出于父母的责任心说了他几句,转头便能收到王浩发来的信息,话里话外皆透露着威胁的意思:

“和你们提前说好,如果以后再有哪个说了我,就别再妄想让我给你们养老!”

事情到这里就开始有意思了。

养子王浩坚称是自己受到了不公平对待,被赶出家门只能流浪街头,话里话外全是对养父母的不满和怨气,将问题直指养父母。

而养父母则坚称王浩在成年以后性情大变,不仅越来越不孝顺,对他们的敌意也越来越大,无缘无故便对他们发脾气,且有着王浩辱骂他们的实证,将问题直指养子。

两种说法,截然相反,谁在说谎?

03

为了验证到底是哪一方在说谎,记者将一家人聚在一起,当面对峙。调解过程中,双方情绪都很激烈,但即便如此,我们仍能从中理清真相。

养父母待王浩并不薄,儿时王浩每周的零花钱有三元,而亲生女儿则一分钱没有,初中时王浩的零花钱涨到了五块,而亲生女儿则只有三块。

不仅如此,平时家里有好吃的,好喝的,养父母也都是先给王浩,相较于亲生女儿,不管从何种角度来看,养父母都是更为偏袒养子王浩的。

这一点,得到了王浩的亲口承认。

也就是说,从头到尾,说谎的是王浩。

为何如此?

25岁那年,他得知自己并非亲生,再加上创业失败的种种打击,心理逐渐开始扭曲,整个人也变得懒散,整天浑浑噩噩度日,不思进取,整整五年,智商与能力没有丝毫进步。

也恰恰是这五年,他的姐姐,也就是养父母的亲生女儿的生活却变得越来越好,日子越来越红火,村里的同龄人也早已成家立业,日子过得风风光光。

而他则只能在外搭帐篷流浪度日,强烈的心理落差和嫉妒让他极为不平衡,而这份不平衡则随之转嫁到了养父母的身上,演变成了莫名的恨意。

最为讽刺的是,当王浩的谎言被揭穿,真相彻底大白时,养父母愿意不计前嫌,给他三个月的时间冷静,只要王浩愿意,那么他们便还是一家人。

没想到王浩不仅不愿意,反而要求养父母赔偿给他9万块钱,理由是养父母在外打工,每个月都有几千块钱的收入,所以应该弥补他在外住帐篷流浪受到的委屈。

这番话,不但王家人听不下去了,让一众记者和调解员都觉得匪夷所思,给他台阶下了,他不但不下,反而提出的要求更为变本加厉。

辛辛苦苦抚养他整整三十年,到最后还要给他一笔赔偿金,这算什么事?

不出所料,这场调解,最终因为王浩的不可理喻而不欢而散。

一场矛盾,由他挑起,一场调解,也是因为他,没能成功画上句号,斗米养恩,担米养仇,恐怕莫过于此吧。

那么,这件事的背后透露出什么道理?

是溺爱。

有着病态心理的王浩虽然已经和养父母反目成仇,但提及儿时的生活时,他的脸上有了不自觉的笑容出现,他也承认自己儿童时期过得无比快乐,比任何时期都要幸福。

而幸福背后,承载着的则是养父母无尽的溺爱,养父母以远远胜于自己亲生女儿的爱来对待王浩,对他无所期望,也无任何要求,给了他一个灿烂如花般的童年。

但王浩长大以后,发现养父母变了,变得对他有要求,变得严厉了,他并不明白何为望子成龙,尤其是在得知自己非亲生以后,日子一落千丈,心里便滋生出了恨意。

这恰恰应了一句话:

中国父母的问题在于,给予孩子的爱太多,而不是太少,一旦当孩子承受不起这份爱,亦或是发现父母的爱变得不如以前了,那么便会滋生恨意,最终反噬父母自己。

当然,命运并不会惯着这样恩将仇报的孩子。

就如王浩,最后鉴定结果出来了,他确实是林家当年送养的幼子,不过在他和养父母彻底闹翻以后,在他当众出丑时,林家的人没有劝阻,反而拿起手机拍摄,看起了笑话。

很显然,并不富裕的林家,也并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欢迎他。

或许,这便是自作孽,不可活。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